24小时医疗服务热线
0745-3870120

【投稿】科室见闻录:小小的进步,大大的突破


手术已近尾声,我手持缝合针娴熟的刺入、打结,眼看血管就要缝合好了,耳边突然传来一声呼喊:“谌强永,起来上班去啦!”我翻身起床,揉揉眼睛,不禁哑然失笑。太久没上台了,居然在梦里练起了操作。

今天是9月22日,与平时上班并无任何不同,病人都安安静静的做着血透。11时许,正是血透病人上下机的时候,冯老慢悠悠的走到我旁边坐下,伸出手臂说:“小谌医生,麻烦你帮我看看内瘘,怎么摸不到了,等下要上机了。”

我摸了一下,心情瞬间由晴转阴。瘘口至第一个穿刺点都是硬邦邦的,有三、四厘米长,明显长了血栓。拿听诊器一听血管,没有一点声音。

“您是什么时候摸不到的?”

冯老打着哈哈笑道:“昨天就摸不到了。我女儿要我来你这看看,我自己不想来。”

听到他这么说,我又好气又好笑。气的是作为一个三年的老透析病人,居然这么不关注自己的生命线;笑的是老人家心态是真的好,很乐观。

“我先给您手法弄一下啊,看能不能疏通。如果不行,可能要做手术哦。”我心知,手法疏通的机会微乎其微,但总得先试试。

冯老倒是没有一点心理负担,摆手道:“你放心搞吧,没事。”

果然,手法溶栓失败。由于条件限制,没有检查仪器,想知道内瘘为何会栓塞,只能打开创口。

“这个手法弄不好了,您看要不去外面医院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办法?我这里只能做手术。”我顿了顿,说,“虽然还能试试尿激酶溶栓,但这个方法用得少,而且您这血栓长,不一定能融掉,就算融掉了也容易再长。且尿激酶费用高,一搞就是大几百。”

冯老愣了愣,说:“那我和家里人商量一下再决定……你这里要是能帮我做好,我就不出去了。”

随后,冯老把两个女儿还有儿媳都叫来,一起商量了一下,决定就在我们这里做,立马办了住院,第二天进行手术。

9月23日上午九时,我例行对病人及家属做术前告知。冯老女儿问:“谌医生,这个不会有什么风险吧?会不会有生命危险啊?”

这基本上是所有病人和家属都会询问的问题,是他们最担心、也是医生最难回答的问题。

“任何手术都有风险。但这种手术,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,最怕的就是血管通了再栓塞。所以得有备用方案,如果再栓,那就重造。”

我尽量以最通俗的语言讲清楚手术风险及备用方案,打消了病人及家属的疑虑。病人及家属表示理解并同意。


<标记定位>


<游离血管>


<取栓>


<取栓>

消毒,标记,定位,切开皮肤,游离血管,一条长长的黑色血栓清晰可见。开口-取栓-缝合,一气呵成。血管震颤良好,杂音响亮。病人开开心心回到病房。虽然手术很顺利,但在术中,我发现内瘘口位置血管处有一个近90度的成角,心中始终有些担心。

下台后已是十点多钟。做完手术记录,快到中午十二点,已到午饭时间。我一直想着那个90度的弯角,决定还是去看一下。真是最怕什么就来什么,短短个把小时,又长血栓了,又不通了。

我仔细分析原因:病人生化结果正常,轻度贫血,凝血功能正常。第一次手术整条血管都通了一遍的,想来想去应该还是瘘口的问题。狭窄?还是因为那个弯弯?没办法,重造内瘘吧。

原切口打开,发现果然是那个弯角部分黑了。只能取出血栓,再将内瘘上移重造。这次手术顺利完成,与预期一样。

送病人出手术室的时候,心中颇有感触。

冯老女儿哭着说:“都是我不好,那天就该坚持送你来的,结果让你收这样的罪,都是我的错。”冯老只是笑呵呵的说:“没事,打了麻药的,不疼!”

怎么可能不疼?二次手术又是原切口,麻醉效果肯定差一些。晚上九点多,我又去医院看了看冯老,一切都挺好,可以安心睡个好觉了,只看第二天透析情况如何。

9月24日,穿刺顺利,流量暂时200没问题,我心头大石终于落地。冯老脸上一如既往的带着笑容,很是开心的模样。

其实,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内瘘栓塞再通和内瘘重造手术,以前我在外面规培进修的时候也做了很多。只是那时候没什么感觉,觉得很简单。因为没有压力,毕竟还有带教老师做我坚实的后盾。

虽说这次的手术自己也很有把握,技术没问题,且针对病人情况,制定了好几套方案。但这是我院血透室成立以来,第一个做内瘘重造的病人。以前病人内瘘有问题都是去外面医院做的,所有还是有一定的压力。

也许有人觉得现在交通这么发达,这么方便,去外面不是更好?外面的技术,设备都好的多,为什么病人要在这里做呢?

第一,这里属于偏远乡镇,大部分病人都是老两口在家,出去一趟太不容易。语言不通,找地方不到,也害怕外出,除非把在外的子女喊回来。

第二,相比于外出住院一次,在我们本院给他解决问题可以省下来3~5千的治疗费用,相当于他们一年的低保金。像冯老这次的问题还可以在外面放支架,但是那高昂的费用是可以令很多人望而却步的。

第三,在本地就能解决的问题,何必外出?在本土本乡,人熟,自在,做什么都方便。虽然我年纪不大,但常与老人家打交道,自然知道这些老人家的想法。

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手术,但又是很有意义的一台手术,写文权当作个纪念。

在这里也非常感谢各级领导对我的大力支持,也特别感谢冯老对我的信任。

尿毒症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正视、不重视、不敢面对。希望以后不管是我们还是病人都可以向冯老学习,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。



标签1
标签2